预计数据中心、运输和氢能等新需求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快速增长。

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化石燃料在能源系统中的持续作用意味着排放量可能在2025年至2035年期间持续上升。排放量尚未达到峰值,全球二氧化碳 在所有自下而上的情景下,预计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将持续增长,直至2025年左右。各情景到2030年将开始出现分化,所有情景都显示排放量到2050年将下降。尽管预计排放量将下降,但2050年的排放量在所有情景下仍显著高于净零目标。
排放量下降主要受经济因素推动,尤其是电力和公路运输等领域低碳技术的成本效益不断提升。例如,欧洲的太阳能光伏 (PV) 部署有望实现 2030 年目标,而中国在太阳能和电动汽车 (EV) 的普及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政策和法规也将继续促进低碳技术的采用,并支持排放量下降。
在我们所有自下而上的情景中,排放量增加将导致全球气温到 2050 年上升 1.5°C 以上,从可持续转型情景下的约 1.8°C 到持续势头情景下的约 2.2°C,再到缓慢演变情景下的约 2.6°C。
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地缘政治格局更具挑战性,加上新的需求源的出现和低于预期的效率提升,意味着需求增长的演变可能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快速转变。
预计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11%(持续增长情景)至18%(缓慢发展情景)。其中大部分增长将来自新兴经济体,这些经济体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壮大将导致能源需求上升。制造业从成熟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将进一步推动能源需求向这些经济体转移。
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盟国家、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预计到2050年,这些地区将贡献66%至95%的能源需求增长(具体取决于不同的情景)。预计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长将来自东盟国家,这将巩固该地区作为关键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进一步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流,并提升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预计成熟经济体以及中国的总体需求将在中短期内趋于平稳。然而,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需求走势。在美国,工业复苏将通过电气化推动需求增长;而在欧洲,持续的去工业化将导致该地区的需求下降。
如何满足预计的能源需求增长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化石燃料的建设都需要确保供需平衡,而核电在2050年以后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对于所有这些能源而言,漫长的项目周期和更高的利率可能会增加成本,并使项目执行面临风险。
电气化正在加速——我们的分析表明,在2023年至2050年期间,在能源转型较慢的情景下,电力消耗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而在转型较快的情景下,电力消耗可能会增加近两倍。相比之下,同期能源总消耗量增长率高达21%。预计到2050年,电力将成为所有情景下最大的能源来源,其消耗将来自传统行业(例如建筑电气化)以及新兴行业(例如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和绿色氢能)。
在这些新的需求中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 (AI) 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数据中心的繁荣。人工智能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可能因其众多应用以及其他技术的增长轨迹而存在巨大差异。我们的研究估计,到 2050 年,云解决方案、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导致数据中心占全球电力需求的 2,500 至 4,500 太瓦时 (TWh)(占总电力需求的 5% 至 9%)。数据中心主要由电力驱动(并配有备用发电机),且需求持续稳定,因此对天然气或其他稳定能源的需求更大,以平衡可再生能源 (RES) 的间歇性。
在持续增长的势头下,预计到 2050 年全球绿色氢气消费量将从目前的不到 100 万吨/年和 2030 年的 500 万吨/年增至 1.79 亿吨/年。这可能导致该行业的电力消耗每年增长 20%。
在“持续增长势头”情景下,受电动汽车普及率提升的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力消耗每年可能增长约10%。预计到2050年,纯电动汽车(BEV)将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大部分,高于目前的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