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Solar cell expertise
“当美国和欧洲仍在努力恢复可再生能源生产并帮助企业避免破产时,中国已遥遥领先。”美国《纽约时报》3月7日的文章,再次聚焦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称,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成本优势对美国和欧洲构成了严峻挑战,十几年前,美国还主导着太阳能产业的技术,但仅隔几年,中国企业就掌握了专业知识,如今几乎生产着世界上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设备。 去年,中国太阳能产业蓬勃发展,一年内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了美国历年安装量的总和。此外,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批发价格已下调近一半,成品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量增长了38%,关键零部件出口量几乎翻了一番。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投资是中国大力押注新兴技术的关键部分,中国希望利用这些技术推动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太阳能的关注也是中国为减少能源进口依赖而实施的长达二十年的计划的最新举措。 “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引发外界紧急反应。”《纽约时报》报道,面对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欧洲太阳能行业掀起了一波破产潮,仅存的企业正在逐渐消失。拜登政府已启动一项补贴计划,试图降低欧洲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和安装成本。 尽管如此,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仍然难以抗衡。文章指出,欧盟委员会一家研究机构今年1月的评估显示,中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为每瓦发电16至18.9美分。相比之下,欧洲企业的成本为每瓦24.3至30美分,美国企业的成本约为每瓦28美分。 特别是在电力成本方面,欧洲的电费昂贵,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不再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欧洲建设光伏电站的土地价格也比较昂贵。 《纽约时报》报道称,虽然中国每年因煤炭消耗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但得益于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对太阳能的利用抑制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自2018年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的年安装量几乎增长了四倍。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驻北京研究员涂建军表示:“如果中国制造商没有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降低95%以上,我们就不会在世界各地看到这么多的太阳能装置。” 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并供应了太阳能电池板所需的几乎所有组件,从晶圆到特种玻璃。
继续阅读
What is the battery replacement cost for today’s electric vehicles? That depends…
电动汽车预计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取代内燃机汽车。尽管电动汽车销量正在增长,但由于成本较高且充电站有限,它们在美国汽车市场中仍只占很小一部分。 这些问题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得到解决,电池技术有望取得突破,从而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的平均成本。再加上快速充电站的全国性扩张,以及随着汽车制造商产能提升而降低的电动机成本,电动汽车的价格或将与传统汽车持平,甚至可能更低,同时充电也同样便捷。 这是许多人憧憬的未来,但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组仍然是电动汽车中最昂贵的部件。值得庆幸的是,纯电动汽车电池享有八年10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的保修,因此,如果一辆新的或使用时间不长的电动汽车需要更换电池,很有可能免费更换。更棒的是,现代电动汽车很少出现电池性能下降的情况,大多数电动汽车在使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电池容量都能保持在90%以上。然而,尽管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很长,但最终还是会失效。如果电池超出保修期,更换电池的费用将由车主承担。那么,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 包括宝马 i3、雪佛兰 Volt、现代 Ioniq 和丰田 Prius Prime 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相对较小,通常在 10 到 20 千瓦时之间。查看汽车维修网站,这些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更换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在 9,000 美元到 11,000 美元之间。 正如预期的那样,雪佛兰 Bolt、日产 Leaf 和特斯拉 Model 3 等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容量更大,因此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也更高。雪佛兰 Bolt 的 60 千瓦时电池,包括人工成本在 17,000 美元到 19,000 美元之间。最新款日产 Leaf 的电池比 Bolt 的要小,价格也略低,约为 16,000 美元。特斯拉...
继续阅读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Recycling Market to Reach $3.47 Billion by 2031, Growing at 35.3% CAGR.
预计到 2031 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 34.7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 35.3%。 电动汽车电池中含有可回收利用的贵金属,可用于制造新电池或其他用途。回收有助于回收这些矿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开采需求,并促进更可持续的资源循环。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和对可持续实践的需求也推动了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的需求。对电动汽车电池生命周期结束时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对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零排放汽车需求增长、某些电池组材料供应紧张以及再生产品使用量增加等因素预计将推动市场扩张。此外,发展中国家电动汽车法律框架的一致性提高也将加速市场扩​​张。零排放汽车需求增长、特定电池组组件短缺以及再生产品使用量增加,预计都将推动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 市场动态:司机- 电动汽车 (EV)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预计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也将增加电动汽车电池在其使用寿命结束时的总量,这使得所有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成为必要。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从二次利用来源获得的电池总量的不断增长,预计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公司也将提升其回收能力。所有这些因素都有望在预测期内促进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市场的增长。 挑战: EVB 回收业务的运营成本(包括交易费和回收费)明显较高,这可能会阻碍大规模二次电池回收的发展。这是因为电池等部件的提取过程复杂而困难,而且送去翻新的电池的效率、安全性和剩余寿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对 EVB 回收缺乏了解,预计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区域趋势: 亚太地区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市场预计将在收入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以较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亚太地区是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领域一个重要且快速扩张的市场。该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技术正在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发工作正在努力改进回收流程、提高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回收有价值的材料。分类、拆卸和提取工艺的进步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继续阅读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s still mainstream
锂电池储能占据当前新能源储能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主流技术路线。对于锂电池储能而言,延长电池寿命、降低容量衰减是重要的技术突破方向。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正在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锂离子电池的寿命约为15年,不到传统抽水蓄能50年寿命的三分之一,也低于电力行业核心部件20年寿命的设计标准。因此,储能用锂电池亟需进一步突破寿命瓶颈。储能市场中,存在着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与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竞争。与锂离子电池原理基本相同的钠离子电池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上半年,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频频落地。5月,全球首套10MWh钠离子电池电网侧储能系统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6月30日,大唐湖北100MW/200MWh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运,投入运行规模为50MW/100MWh。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钠离子电池储能商业化运行进入新阶段,钠离子电池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继续阅读
Collaboration with Asian supply chains accelerates the growth of Europe's EV battery industry
电池是电动汽车 (EV) 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也是欧洲加速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然而,由于欧洲本土电池制造商面临诸多挑战,一个充满希望的出路在于促进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并更加开放地寻求外部合作伙伴。这样的战略将使欧洲能够快速加速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雄心勃勃的愿景转化为切实的进展。 不可否认,欧洲本土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领域进展缓慢。据彭博社报道,欧洲主导的16家计划中的电池工厂中,已有11家被推迟或取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宁德时代和韩国三星SDI等亚洲制造商在该地区投资的13个项目中,有10个项目进展顺利。” 这些数字或许能提醒欧洲人,如果他们能够抛开一些西方媒体关于所谓中欧零和竞争的误导性论调,转而关注整个供应链互利合作的潜力,或许就能找到开启欧洲电动汽车电池行业乃至更广泛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增长的钥匙。 过去十年,亚洲企业——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企业——已成为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的竞争者。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企业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且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在持续的技术创新驱动下,他们掌握了广泛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工艺优化不断提升电池性能。同时,他们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显著降低了单位成本,使其在定价方面拥有决定性的优势。 随着这些亚洲制造商将目光投向欧洲,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凭借其既有优势,他们有望在提升欧洲电动汽车电池制造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增长和产业发展。 对于欧洲而言,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本地生产能力对于加速其电动汽车产业的增长至关重要。从更广泛的欧洲供应链角度来看,制造工厂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无论来自哪个国家,企业都可以在欧洲带来大量投资并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成为欧洲大陆制造业格局中积极的一部分。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制造商的国籍,而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优化流程。通过在欧洲建立生产设施,国际制造商可以大幅提升欧洲大陆的电池生产能力。这反过来不仅会巩固欧洲的电动汽车电池产业,还会加速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 欧洲在推进电动汽车电池行业发展方面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营造一个能够激发信心并吸引全球资本的投资环境。通过协调双方利益并促进欧洲和亚洲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双方都能从开辟新增长途径的合作伙伴关系中获益。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创新,还能促进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长期稳定,使欧洲和亚洲企业共同繁荣发展。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互联的生态系统,电池生产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紧密相连。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扩张,并持续努力进一步开放产业链,为国际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的持续开放一直是欧洲和亚洲国家在电动汽车供应链领域合作的关键驱动力。 为了充分挖掘电动汽车电池领域的国际合作潜力,欧洲、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之间加强市场和供应链的整合至关重要。持续的贸易政策沟通与谈判对于化解摩擦至关重要,这反过来又有助于促进互利投资,消除壁垒和歧视性做法,并简化市场准入和投资便利化。
继续阅读